一、基本情况
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党委班子成员有5人,分别是党委书记罗斌;党委副书记、纪委书记黄晖;宣传委员、统战委员钟握军;青年、妇女委员李孟山;组织委员、保密委员李仙。
二、案例内容
一、案例背景
赣南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红色历史底蕴,但在新时代背景下,红色文化传承、教育质量提升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仍面临挑战。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整合高校资源服务地方发展,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格致“博士服务团”应运而生。“格致”博士服务团主要是由该校物理学、电子科学与技术、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党员博士教师组成,他们走出校门,把育心与践行结合起来,以“党员示范行”,推动“格致赋能行”,传播“党建好声音”,“三线合一”画美党建引领“连心线”。
二、主要做法
(一)画美红色赋能的红心线,探索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育人模式
服务团的党员博士教师扎根赣南红色沃土,倾情培根铸魂。通过积极推进“红色博生”教育场域一体化建设,与宁都县教体局及相关馆校一道,共建学院与宁都一小、博生中学红色班级“博生班”,依托“党建共建、班级共联、课程共研、师资共用、作品共创、资源共享、品牌共育”等七维联动,探索出了一条大中小学一体化的红色文化育人新模式,为红色基因传承和地方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,推动红色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深度融合。24年12月召开“弘扬苏区精神,培育红色传人”红色博生教育场域大中小学一体化暨红色班级“博生班”建设研讨会。
我校举办2025年“数字思政”创新发展论坛,在分论坛《校馆协同数字驱动——红色资源数字化赋能“大思政课”建设》上,与会嘉宾围绕红色资源数字化如何赋能“大思政课”作分享。
(二)画美教育赋能的暖心线,努力在赣南革命老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
服务团的党员博士教师坚守立德树人教育初心,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。在“双减”政策背景下,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,服务团的做法是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相结合。他们发挥专业优势,一方面将科普教育作为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,通过举办科技节、科普体验活动等方式,持续推动科普体验进中小学校园、进社区村镇,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科技营养,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兴趣,提升了他们科学素养。目前,已有9名服务团成员受聘为赣州市中小学的科技副校长。另一方面推动AI赋能教育教学,打造有智慧的教师教育平台,努力为赣南革命老区的基础教育培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。近年来,服务团依托非学历培训和国培计划项目,积极开展教师能力提升培训,助力基础教育一线教师与时俱进,累计培训赣州市中学物理教师近200人,有力支撑了老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。
(三)画美科技赋能的实心线,为老区高质量发展服务
服务团的党员博士教师牢记党的宗旨,在为人民服务的亲身实践中建功立业。他们深入企业,受聘为企业技术顾问,带着课题项目,支持企业的平台建设和新产品开发,推动产学研合作,近年来,承担企业横向合作课题10余项,项目经费达200余万元。他们深入农村,让AI赋能农业技术创新,通过开发智慧农业设施装备,助力农业产业升级,为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。
2024年暑假,新华社、江西日报等媒体聚焦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“格致”博士服务团作专题报道,“点赞”其以“格物致知:AI赋能老区乡村振兴”为主题深入赣南革命老区开展的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成效,浏览量超过100万。
三、经验启示
(一)党建引领是关键
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格致“博士服务团”始终坚持党建引领,将党建工作与服务老区发展紧密结合。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凝聚了服务团成员的力量,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。
(二)资源整合是保障
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格致“博士服务团”整合了高校、地方教育部门、企业等多方资源,形成了服务老区发展的强大合力。通过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实现了红色文化育人、教育质量提升和科技发展的有机统一。
(三)精准服务是关键
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格致“博士服务团”深入基层,了解老区的实际需求,制定了个性化的服务方案。通过精准帮扶,解决了老区在红色文化传承、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,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
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格致“博士服务团”以“三线合一”为工作思路,画美党建引领“连心线”,为赣南革命老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服务团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,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,为老区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