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层党建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基层党建 > 正文

【“三示范一好”•基层示范案例展播】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党委:“三六三”铸魂育人

日期:2025-06-29 来源:投稿 作者: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党委

一、背景

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-2035年)》指出,要“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”,我省印发的《关于在高校组织开展“双融双育”活动的实施方案》,重点强调了要“培育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”。

在新时代背景下,校园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。学校推动苏区行——学生党建“十百千万”工程,激发党建引领立德树人新活力,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党委以“三六三”为框架,通过做实“三个清单”,做优“六项机制”、做亮“三大工程”,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,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进而提升综合素养,实现党建与学习、专业成长的有机融合,落实立德树人。

二、主要做法

(一)做实“三个清单”,促使引领有章法

一是责任清单。明确学院党组织和党员的责任范围和工作要求。建立“双联系”责任清单,学院班子的党员领导干部除参加所在党支部活动外,还需联系1个教师党支部或学生党支部,学院主要负责同志至少结对联系1个学生班级或1个学生宿舍或1个学生社团,常态化开展“面对面”接触学生工作;院党委和教师党支部班子每名成员至少结对联系5名普通师生党员;每名教师党员至少结对联系3~5名师生群众,每名学生党员至少结对联系2~3名学生群众,重点联系本支部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在学习、生活、心理、情感、就业等方面有困难的学生。在学院层面,将责任具体到每个党支部,每个党员,形成一级抓一级,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。

二是学习清单。根据学院的年度师生政治理论学习计划,每名党员将理论学习量化为日常具体的学习任务,通过制定年度学习计划、月度学习计划等方式,结合每月的党员集中组织生活进行学习分享。同时,结合专业学习、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,动态调整学习任务清单,确保理论学习和工作任务的有机贯通,学思悟并进,知信行统一。

三是问题清单。坚持自我革命,对自身问题进行监督和评价,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。建立问题发现、反馈和解决机制。通过定期自查、他人反馈、层级督查等方式,及时发现党建、党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。针对问题制定整改措施,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,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,要求定期梳理和整改。

(二)做优“六项机制”,常态化培育筑根基

一是组织领导机制。健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,明确工作职责和运行机制,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,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。党委会统筹推进工作,定期召开党支部书记的党建工作例会,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会议,总结工作进展、分析存在问题、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。

二是教育培养机制。坚持“三会一课”制度,在每月的党员集中组织生活中,必须经过“学、听、看、评、讲、定”中的三个环节,确保对党员做到“因材施教”,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结合学院实际,可以与学科发展相结合,如历史专业,可以参观红色教育基地、为革命烈士写一个人小史、开展师范生技能竞赛等;旅游管理专业,开展红色景点讲解,红色故事竞赛等,提升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。严抓党员发展。遵循“坚持标准、保证质量、改善结构、慎重发展”的方针,党员发展必须经过5个阶段和25个环节,参加一次入党宣誓仪式、接受三次培训、参加党的理论知识考试、参加主题党日活动、每季度向党组织汇报个人发展情况、每季度递交一份书面思想汇报、参加一次民主生活会,加强对党员发展的教育管理,形成学院党建工作的制度化和常态化。

三是学思悟讲机制。围绕“党和国家之问”“社会之问”“学生之问”,组织读书分享会,结合学生专业特点,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让师生口中有声,让理想信念深入学生之心,让价值认同深入学生之魂。

四是服务发展机制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。通过三下“下教研室、下班级、下寝室”,举行三会“班会、座谈会、师生见面会”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,知师生事,答师生问,解师生题,纾师生困,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。“结对共建”促进基层党支部之间的互帮互助,共同提升党建工作水平。

五是激励保障机制。完善对党员和党组织的激励保障机制,包括表彰奖励、关怀帮扶等。通过正向激励和警示教育相结合的方式,激发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对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党员和党组织进行表彰奖励,树立榜样和标杆。引入群众评价机制,通过问卷调查、满意度评测等方式,将师生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之一,每年终开展,并反馈给党员个人,激励先进、鞭策后进。

六是宣传示范机制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对学院党建品牌、党员志愿活动和先进事迹等进行广泛宣传推广,与“赣师好人”“优秀党务工作者”“知行先锋”等推选相结合,利用学校官网、微信公众号、学院宣传栏等渠道,扩大学院党建工作的影响力。

(三)做亮“三大工程”,培育英才促发展

一是“一赛一品”工程。实施“党建+技能竞赛”计划,每个专业的教工党支部辅导学生参加一个学科竞赛,精心打造“一专业一品牌竞赛”,所有师生党支部做亮一个党建品牌,如历史学教研室党支部辅导“红色园丁”杯统编历史教材教学技能竞赛,以“学生工作+学科竞赛+科研平台”为支撑,打造“红色园丁”育人品牌。二是“三带”工程。教师带学术,每个专业的教师每届指导3—5名学生至毕业,以“读书工程”为抓手,夯实专业根基。先锋带团队,在专业竞赛中,党员教师指导,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则组队带领参赛,凝聚奋进力量。标杆带氛围,打造“知行先锋”“校友大讲堂”“高质量就业分享课堂”,榜样示范,学有标杆,营造学比赶超的氛围。三是“联学联建联创”工程。资源共享,活动联办,通过实地研学、实景教学、座谈交流等形式,探索校企党建合作新路径,推动学校与社会融合、专业与产业融合、党建与育人融合。

三、工作成效

通过“三六三”的不断实践,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成效显著。

党建引领强化,筑牢思想根基。旅游管理教研室党支部获评校先进党支部,2024年《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:“三个聚焦”学党纪 “三个用好”正生态》党纪学习教育特色经验做法在凤凰网、经济晚报网等媒体全文刊载,《融慧贯通+六学廉动:赣南特色廉洁文化学理化研究与品牌化打造》获学校第四届廉洁文化一院一品精品项目建设,历史学教研室党支部获廉洁文化建设示范党支部立项。学院“361”党建工作法获评学校首批辅导员特色工作法,党建研究课题省级和校级各立项1个。

组织建设夯实,发挥先锋作用。学院2013级校友党员韩威评上2024年“赣师好人榜”第87期,并被评为江西省2024年度“江西好人”。暑期三下乡实践团获评2024 年江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“优秀团队”,1名党员获评省级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、1名党员获江西高校学子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“先进个人”,1名党员获评省级大学生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乡村振兴专项调研活动“一等奖”。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学习强国、中国网等国家级、省级媒体报道24篇,并获学校暑期社会实践“优秀组织单位”。学院获校级集体竞赛奖励20余项,“五色花”辅导员工作室获批赣南师范大学辅导员名师工作室,等等。

党建融合深化,学科育人提质。2024年,第四届统编历史教材“精彩一课”全国教学大赛,学生获全国一等奖1项、全国三等奖1项。“田家炳杯”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,学生获全国二等奖1项。《中学历史教学园地》网站举办的“园地杯”第十五届课件大奖赛,学生获一等奖1项、获三等奖2项。“第18届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文旅与会展创新创业实践竞赛”江西赛区决赛,学生获一等奖3项、二等奖4项。“全国大学生导游服务技能大赛”,学生获得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3项。承办了全校第一期“红色园丁”教研沙龙。本科生发表论文两篇。教育部抽检2024届本科毕业论文388篇,全部合格。